37000cm威尼斯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English

精品活动

经济学家梦工场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品活动 -> 经济学家梦工场 -> 正文

【微信课堂第十讲】于爱芝: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15-01-12

大家晚上好,我是于爱芝,欢迎大家今天晚上来到微信课堂,今天晚上我们主要讨论当前的一个很重要的热点问题,就是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欢迎大家。

今天晚上我们的讨论实际上主要围绕的三个问题展开。第一个就是什么是农产品的目标价格;第二个问题主要讨论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和以前的价格支持政策相比较有什么优点,也就是说我们国家为什么要转换农业支持政策,从以往的政策转变为目标价格;第三,要跟大家讨论一下当前我们国家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难点是什么?

欢迎大家的跟我来讨论这三个问题。

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目标价格。所谓的目标价格,是政府首先确定一个合理的适应一定时期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价格作为目标价格。

事实上如果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那么政府什么都不做,如果市场的价格低于目标价格,那么政府将以目标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向农民发放补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目标价格。

在提到农产品的目标价格的时候,大家一定思考一个问题,在微观经济学上,大家在学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的时候实际上经常以农产品为例,那么我们在微观经济学学到的政府对市场干预的时候实际上所采取的措施,一般来讲,都是价格下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保护价。我们国家在实行目标价格之前实际上也是实行的我们所说的限价,我们俗称的保护最低收购价格政策。那么这个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始于2004年恰好到今年执行了十年,在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之后实际上零八年我们国家又推出了一项政策叫做农产品的临时收储政策。

刚才我所提到的两种传统的对农产品市场干预的方式,在中国是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零八年开始实施的临时收储政策。这两项政策,我想简单跟他解释一下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实际上是政府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粮的积极性,是中中种植粮食的积极性,所以会有国务院对短缺的重点的两室品种,比如说水稻、小麦、玉米、油籽、大豆会确定最低收购价格引导农民积极的进行种植和生产。

这个最低收购价格一般是在每年的年初政府出台,由国务院出台。那么这实际上是一个价格的信号,会引导农民选择种什么。比如说在水稻和玉米之间或者水稻和小麦之间通过这种保护价的信号,来引导农民生产,来确保农民生产积极性,当市场价格低于国家所确定的最低收购价的时候,国家他一般会委托一些符合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按照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敞开收购,也就是农民有多少都无条件地收购多少,那么执行的主体实际上是国家或者国家所指定的具有一定资质的国有粮食企业来进行操作,所以市场主体包括定价的主体是政府。

2008年,我们又开始实行了另外一个对农产品市场干预的措施,叫做临时收储政策。这样一个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储备粮来收购粮食的方式对市场进行调控。那么临时收储政策实际上是通过国家动用储备的方式来保护农民的收益和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产品生产。当市场价格出现疲软的时候,政府会委托粮库粮商收购农产品来消化市场过剩的供给,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如果农产品价格在上涨涨到了超过国家临时收储的价格的时候,收购农产品的这些企业再进行剩下顺价出售。

刚才我所说的最低收购价格是每年的年初也就是种粮之前发布的信息,引导农民生产;而零八年开始执行的收储政策实际上是在粮食生产受收获之后,国家采取的一个敢于干预市场的措施,是为了鼓励农民卖粮的积极性。所以低收购价格鼓励的是种粮的积极性,而收储政策鼓励的是卖粮的积极性,这两项政策统一到一起就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

始于零四年的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零八年的临时收储政策在执行的这几年中受到了政府和农民的一致的好评,这种政策的确确保我们国家粮食生产的自给率和粮食安全的目标。

但是大家再思考一下,我们微观经济学讲的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时候,特别是我们所说的最低限价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一种限价,那么它高于市场均衡的价格一定会对市场的均衡造成影响。比如说我们所说的供给的过剩问题,在中国它也是存在的。除此之外,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还引起了其他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就形成了我们2013年开始实行目标价格的一个导火索也好,或者是一个必要性也好,总之,这两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那么这两项政策所导致的农产品市场的扭曲,或者是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主要体现在哪里呢?我想第一,主要的一点就是市场的主体。在最低收购价格临时收储政策的这两项政策引导下,实际上在我们国家农产品市场,特别是粮食市场,政府成了市场的主体,政府成了市场定价的一个主体。

大家看一下这幅图实际上是昨天晚上cctv二财经评论频道对于传统的这两项政策它的弊端进行评价的时候所提供的两张图片。大家看这个图片,实际上是在粮食价格存在的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干预的时候,传统的市场主体,比如说我们说粮食加工企业还有贸易商,他是不愿意进入市场的,因为他进入市场的时候他所提供每个价格是低于政府的最低收购价的,即使他进入市场也不能收到粮食。

所以大家看到最后的时候,当农产品市场特别是粮食市场上,大家看到的主体往往是政府,政府在进行拖市,我们所说的拖是指拖住的拖,政府要拖住农产品市场,使得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始终是低于政府的这种保护价的,也就是当政府的保护价在确定到这个水平的时候,他往往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以小麦为例,小麦比如说市场的价格是一块钱每市斤的时候,政府确定的价格可能是一块三左右,这样按照一块钱出价的收购商和粮食加工企业是收不到了粮食的,最终农民会把粮食全部卖给国家所指定的有收购资质的粮食企业收储。

所以无论存在的是最低收购价政策还是临时收储政策,实际上是政府代替了传统的市场主体进入了农产品市场,成为市场定价机制的一个核心或者是发布站。政府在确定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时候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政府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作为拖市主要政策的激励下,我们中国的粮食生产实际上得到了迅速的扩张,实际上当前我们从世界各国来看的话,粮食实现了十一年的连续封塔和丰收,包括中国在内,所以有效地使实现了或者保护国内的粮食安全的目标。但与此同时大家不要忘了,实际上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农地十八亿亩的粮食生产耕地的红线,实际上很难守住,另外农村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还有的水资源现在变得越来越匮乏,另外,自然生产条件越来越恶化,使得国内现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日益上升。

第二个问题是指在这两项政策的激励下,国内的农产品成本迅速上升,包括了国际市场,使得国内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要远远高于国外市场,形成了我们所说一种现象叫做国内价格和进口价格倒挂现象。

所谓的倒挂是指的国内的价格要高于进口价格。我想给大家提供三组数据,来展现一下这个国内农产品价格和国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首先是大豆,现在我们国内东北地区每吨大豆的价格大概是在四千三百块钱左右,而美国大豆运到中国的话大概每每吨大豆大概是三千八左右,所以国内和国外的差价大概每吨保持在五百块钱左右。

第二种存在倒挂的农产品是玉米。那么现在我们国内的东北地区的玉米,大概是每两千八百块钱一吨,而从美国进口的话每吨的价格仅仅是一千八,每吨存在着大概一千块钱的倒挂差价。第三种就是小麦。国内国产的小麦大概是两千六百块钱一吨,而进口的大概是两千两百块一吨,一吨存在四百块钱的倒挂差价。

刚才我提供给大家的数据实际上仅仅向大家展现了国内农产品和国外农产品之间的价格倒挂问题。还有一种情况的倒挂,实际上存在于国内在整个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链,比如说粮食收储企业收购的原粮,原粮和成品之间存在的倒挂,从而使得粮食行业的存在的巨额的系统性亏损。

那么,刚才我们讲到的传统的的干预农产品市场的两种措施,一个是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始于04年一个是08年开始临时收储政策,这两项政策造成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就是进口和国产两市之间的这种价格倒挂现象,能在这种情况下就是的国外农产品价格的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也就进口的压力,是非常非常高的存在的巨额的倒挂的情况下,那大家可以了回想一下,经常有焦点访谈或其他的媒体,报道我们国家走私粮食的现象,就是国外走私到中国来,因为存在着巨额的这种价格差。

另外,受到了国家的这种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的正向激励,我们国家,在农业粮食种植结构过程中,就出现了这种结构失衡问题,比如说我中尽量选择国家有政策支持的品种。另外,在生态环境方面,由于收到了这种补贴政策的激励,使得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农药啊,化肥啊,出现的过量使用问题,对环境污染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个问题就是结合刚才所说的国内国外倒挂现象,那么我们国内的农产品市场收到进口农产品的冲击,越来越大的影响。那么我想给大家展示几张图片,大家可以看一看近几年,由于国内的农产品价格的迅速上升,给国外农产品进口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大家可以看一看这幅图,在1992年的时候,我们国家进口大豆的规模,大概是二十一万吨,每年到了零二年,十年之后,也是中国入世之初的时候,我们进口大豆量是两千一百四十二万吨,而到了去年13年,我们的进口数量达到多少呢?达到了六千五百万吨,前天我在中国佛教协会参加座谈会的时候,今年饲料协会提供给我们一个数据,今年14年我们进口大豆了是8000万。

提到中国今年14年进口了八千万吨的大豆,大家可以猜一猜在全球,整个世界大豆贸易中总的贸易规模是多少呢?实际上,告诉大家,全球大豆总的贸易量是一亿吨。

在全球一亿吨的大豆贸易中,中国占了百分之八十,进口了八千万吨。

我现在发给大家的这张图片,实际上和上边的一张图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面一张图片见了我们大豆的进口出现了巨额的增长,而与此同时大家看看下面这张图片,我们国产大豆市场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萎缩。

从一千七百四十万吨,现在已经下载下降到了一千两百万吨左右。

而且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千两百万吨中,只有两百吨是用于国内加工也就是我们压榨大豆油需要的,剩下一千一千万吨,主要是用于直接消费,用食品加工来消费。这样来看的话,我们国内大豆加工行业主要的原料来源于进口,而不是国产,所以接下来第三幅图,大家可以形象地看看,我们国内大豆加工行业大概有多多少原料,是给国外的进口大豆所垄断或者说控制。

所以大家看到了,在我们国内的压榨大豆压榨行业中,有百分之九十七,是被国外的进口大豆控制了。所以大家看到,经常听说一个非常为人耸听的词叫做大豆危机,是指的我们大豆加工行业被国外的进口大豆控制,那么这些加工企业本身,又都多是外资企业。

我们所想的的最低收购价格也好,临时收储也好,一方面是造成了我们所说的这种进口和国产大豆的倒挂现象,另外一方面形成了我们农产品巨额进口的压力,第三个主要问题,在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实际上承担了巨额的财政负担,因为每年在实行最低收购价格也好,临时收储也好,国家必须通过国开行贷款,有了贷款之后,才有了收购这些农产品的资金来源,而收购了这些农产品之后,国有的那些粮食企业,或者有收购资质的这些企业,又要想办法把这些粮食收储藏起来,是要有出储藏成本的,所以这就形成了巨额的财政负担。

那么这两幅图主要是展现的在小麦的主产区河南省,国有的这些粮食企业那么他在实行这种敞开收购或者是粮食收储的时候,他主要衍生的一些成本。比如说给农民发放的这种补贴的成本,另外从农发行获得贷款的这种利息成本。还有就是收购的粮食在仓库中的储藏成本。据测算,那么在河南的话。每一天小麦的储藏成本大概是两毛多钱。大概一块多钱的小麦有两毛多钱的成本是这三项成本构成的。那么一年下来的话,在河南仅收购小麦的影响,政府承担的财政负担大概是一百三十五个亿左右。

所以在这么多背景的条件下,才出现了我们13年开始要试点实行的这种目标价格。目标价格其实际上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政府从产品市场的定价机制中撤出来,把定价机制还给市场。当市场定价偏离政府的目标价格的时候,政府再出面把差价补给生产者。

实际上这样一个举措是在我们国家农产品价格体系改革中,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一个改进,或者是变化。因为它确定了市场的主体,不再是政府,而是市场上的生产者和需求者,或者我们所说的消费者。这个消费者可能包含我们老百姓,也可能包含我们的粮食贸易商,我们的加工商等等。

实际上我们13年开始实施的这个目标价格也不是凭空而产生的。这样一个政策在国外的话,美国最早实行这种价格政策,来支持农场主从事农业生产。但是近年来美国也已经开始进行了政策转型,已经开始从目标价格转向了农业保险或者其他的这种套值保值的这种其他的服务。

如果我们想把刚才,我所给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概括起来的话,那么就是说,我们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都是以政府作为农产品市场的主体,特别是定价的主体,来出现的。那么这样一个市场扭曲的环境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呢?第一个问题,就是国内国外的这种倒挂现象,农产品价格的倒挂现象。第二个就是,给我们国内农产品进口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而农产品进口的激增给国内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第三个主要的问题,这两项政策,使得政府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出现了这种积重难返的情况。

因为我们是通过目标价格政策改革,在试水我们国家整个农产品价格体系的改革。所以此次谈论这种目标价格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通谈所有的农产品同步实行这种目标价格,而是选择了商品化程度比较高的两种产品,一种是东北和内蒙地区的大豆,还有一种就是新疆的棉花。在这三地选择了内蒙,辽宁地区和新疆三个地区两种产品进行试点。

前几天的时候,实际上新闻媒体在不断地释放信号。如果这两种产品的试水成功的话,从15年开始很可能把新的,现在存在的价格倒挂非常严重的一种农产品再把它纳入到目标价格体系改革中来。也就是我们广西的食糖,我们吃的蔗糖。

实际上前面我所讲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什么是农产品的目标价格,那么这个目标价格和以前的这种,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有什么样的不同。那么在讲不同的时候,实际上我主要是从传统的这些农产品的支持政策,它的弊端造成的三个危害,或者产生的三个问题着眼给大家介绍的。接下来我们要讨论讨论,今天我们国内正在试水的农产品目标价格。这个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实际上又出现了哪些难点问题。

我们现在开始讲第三个问题,农产品目标价格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什么难点,在我刚才所说实际上13我们这个政策开始出台14年实际上是第一年也就是我们的试水之旅,到今年,现在这个时节实际上正好是东北大豆丰收的时候,他们有了一个这样的政策之后实际上在东北的大豆市场出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就是农民现在惜售,我国大豆丰收了之后我不再卖了,因为我在等这个政策出台。

那么农民在惜售的同时实际上大豆的贸易商和加工商现在也出现了一种现象是我也在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我也不进入到大豆市场去收购大豆,所以在东北现在大豆市场上几乎是有市,但是没有真正的交易,大家都处于这种多方的这种博弈和观望之中。

而在市场处于观望的同时,实际上在东北地区农业部门和我们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现在找不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把目标价格政策把它落实下去,现在东北一斤大豆大概在两块钱到两块零二分这个样子,那么去年我们国家确定的大豆的目标价格是多少钱呢?大概是两块四一斤,那么现在就出现了将近三毛或四毛的差价,这个差价怎么补给农民?现在这个政策缺乏可操作性的这个细则,这是目前目标价格实际实行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一个难点。

所以又回到了刚开始讲课的时候我所说的这两天为什么央视的财经频道包括其他的媒体特别关注这样一个目标价格,因为在这个市场上的确是它影响了新一轮的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政府虽然寄希望于通过目标价格来理顺农产品的这种购销机制来形成以市场定价为核心的这样一个定价机制,但是现在加工企业停工,处于等待状态,农户处于观望状态,而政府又没有出台可操作的这种政府细节或政策准则细则,从而使得现在目前的大豆市场上包括接下来的棉花市场上出现暂时性的这种无序和混乱状态。

虽然我们出台了这样一个目标价格确定了每市斤大豆在两块四的目标价格,但当今天真正出现了大豆价格低于两块四的时候,政府却不知道如何把这样一个补贴发放给农民,比如说现在出现最主要的一个难点就是按照什么标准补给农民,是按照你的大豆的产量吗?还是按照你的种植面积补给你还是要按照你出售的大豆的数量补给你?所以就出现了是按产量还是按面积还是按销量补给的不同的声音。

除了不知道如何补给我们还不知道补给谁,比如说我们农民再大的丰收之后我马上为了周转资金偿还贷款,我需要补给大豆的加工商,我需要把它都出售给加工商,或者是销售商,在这种情况下我已经把大豆销售出去的情况下,当国家开始进行补贴的时候,那么农民拿不出具体的销售凭证出来就有可能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农民虽然种了大豆,卖了大豆,但是拿不到大豆补贴,这是第二个问题。

由于以上的种种困难,现在在东北出生的普遍的这种农户在大豆的丰收之后出现的这种惜售现象,我不把大豆放到市场上进行销售,我只需等待国家出台进一步明确的可操作的有针对性的这样一个细则之后确定我能拿到补贴之后,我才进行大豆销售,这也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今天去看东北大豆市场的时候,这个市场虽然有丰收的这种喜悦气氛但是大豆的交易市场出现了无比小巧的一种状态。

当出现这些具体的难点的时候,我想在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或者是作为大家正在学习的同学来说的话我们需要思考一下目标价格这样一个寄希望于改变我们国家农产品这种价格形成机制,使得它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改进的政策在政策确定支出的时候,由于缺乏政策细则从而导致今天这个政策在落实的时候很难有掷地有声的效果。

那要是这样一个非常理想的政策能够落地能够真正的使生产者获得应有的补贴,我们应该怎么办?所以现在不仅仅政策的执行者,政策的制定者在思考,实际上我们研究人员大家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评价一个档次的好坏一个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它的可执行性。

其实很多人说既然这个政策在国外比如在美国执行过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在美国执行的一些经验拿过来?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两组数据,这两组数据实际上是在做对比,在美国,美国的农业部,他大概有多少人呢?大概有十万人,那么在美国农民大概有多少人呢?大概有两百万人,那是这样一个十万人和两百万人的一个比例,我们再看看中国在执行这个目标政策的时候我们现在农业部大概有十万人左右,整个农业系统大概有十万人左右,那么再加上其他的系统,辅助在执行这些的系统比如说财政部,我们国内有十万人,那么加起来的话一共有二十万人,那么现在目前这样一个执行目标价格政策试点的。在执行目标价格政策的试点比如说东北内蒙和新疆加起来的农户农民大概是八千万左右,也就是将近一亿的人口也就是说需要二十万的政府人员为将近一个亿的农民服务,那么和国外的二十万十万的工作人员服务于两百万的农民相比,差别有多大,大家可以想一想。

所以说在中国接下来我们在执行这个能看见目标价格的时候,无论是按面积还是按照产量还是按照销量补给我们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核算这些指标,比如说我们要去农户去核算这些指标,将付出多大的政策执行成本,所以我们说一个政治的好坏一定要在评估的首要考量它的可执行性,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目标价格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就是说明这个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目标是好的,但是它欠缺的就是可执行性。

所以作为第三个最后一个问题在讲到这我就是想说,未来如果我们要继续推进我们的目标价格能谈的目标价格政策改革的话,一定要提高这种补贴的指向性和精确性,特别是针对不同品种在确定这个目标价格以及补贴的方式补贴的发放的具体细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补贴的这种指向性和精确性使得这种指向性和精确性能够落地,能够让农民获得应有的实惠,这也将有助于推动国家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

那么最后的话我还是希望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今天的微信课堂实际上主要是围绕的农产品目标价格,这样一个政策改革以及它执行过程中的难点展开的,那么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实际上紧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第一,什么是农产品目标价格?第二,这样与原来的传统的支持政策相比较有什么优势?第三,在执行过程中,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又遇到哪些难点?

如果大家感兴趣,有机会以后面对面交流。谢谢大家。

上一条:夯实基础谋发展 承荣思新促跃升​——37000cm威尼斯“经济学家梦工场”举办第三期经济学学习辅导系列活动
下一条: 【微信课堂第九讲】李彬:货币制度与铸币税

版权所有:威尼斯-WWW.37000cm.COM|官方网站-BinG百科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