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zhx5518@sina.com
张维闵
女,四川绵阳人,1971年12月出生,汉族。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现任37000cm威尼斯讲师。
学术专长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
经济转型问题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人力资本问题研究;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参加学术团体
国际区域工作与劳工发展协会((Regional & Local Development of Work & Labour,简称RLDWL)会员。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论》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经典作家基本观点:政治经济学课题组”成员。
主持或参与的课题研究
1.主持中国社科院重大青年研究课题:《过渡经济历史形式的比较研究》,已结项。
2.主持中国社科院经济所重点学科建设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已结项。
3.主持中国社科院国际托管课题《日韩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实施的卫生经济政策比较研究,在研。
4.参加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转型经济理论研究》,独立承担子课题《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研究》,已于2006年结项出版。
5.参加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有效政府理论研究》,独立承担子课题《我国卫生部门改革》,已提交研究报告。
6.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经典作家基本观点政治经济学课题组”和“政治经济学基本教材编写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多次参加相关会议,并提交会议论文和综述数篇。
7.参加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提交研究论文“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的比较研究”。
8.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合作研究课题《中国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和《中国高技能人才研究》的工作,负责研究方法指导和总体协调组织。
9.参加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问题研究》,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一次,校际研讨会若干次,举办讲座一次。工作语言为英语。
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
《过渡经济:历史、理论与现实》,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劳动力市场研究》,载于王振中主编:《转型经济理论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5月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与顾海良等合作翻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1月版。
《领导者:信誉的获得和丧失》,译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3月版。
《应用经济学》(第七版),译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5月版。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发表于《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5期。
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形式问题的思考,发表于《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失业问题三种分析范式的比较,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建立和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制度基础,发表于《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3年第4期。
现代劳动分工理论与我国工业企业组织的结构调整,《劳动经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1年第2期。
过渡经济学规范性问题的思考,发表于《思想战线》,2005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CUAA)2006年第1期“学术卡片“摘发。
“中国经验”与过渡经济学的发展,发表于《政治经济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过渡经济学研究的新视野,《海派经济学》第1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专题研讨会综述,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简报》,2005年第17期(总第29期),2005年12月。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过渡经济思想评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规律的探索——兼评列宁过渡经济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和意义,2005年12月马经史学会第十次年会会议论文。
“北京共识”、渐进过渡与过渡经济发展规律,《理论界》,2006年第1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过渡经济思想及其比较,载于俞可平主编: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丛书第1辑,《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重庆出版社,2006年9月版。
《过渡经济学系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库,2002年6月。
《马克思创立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方法与内容》,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学位论文库,1999年6月。
价值规律在知识经济中是否还起作用,《前线》,2000年,第6期。
被错误命名的“市场社会主义”,《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第6期。
以色列学者谈农业过渡中的土地个体化问题,《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第2期。
科尔施社会化思想探析,《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历史探索与现实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